产品经理篇

主持产品会议 分享链接 /book/zentaopms/140.html?releaseID=1

作者:王春生 最后编辑:薛才杰 于 2018-07-12 16:15:53 浏览量:83307
摘要:召开产品计划会议,决定某一期项目要完成的需求列表。

按照scrum的管理流程,开发团队需要定期召开迭代计划会议。计划会议一般控制在一天之内结束,共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个部分主要由产品经理负责讲解需求,确定需求的优先级,决定本期项目要完成的需求列表。然后下午由研发团队对需求进行任务分解。

 

产品计划会议的流程如下:

  1. 由项目经理提前准备,告诉大家会议的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2. 产品经理可以事先对需求做一个划分,将本期项目计划要实现的需求事先关联到项目中。(如果需求太多,来不及一一讲解)
  3. 然后由产品经理给大家做需求的讲解,与会的成员应当认真听讲,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4. 每一个需求讲解完毕之后,大家对需求的工作量进行估计,并根据需求的工作量确定每一个需求的优先级。
  5. 然后按照需求优先级的高低以及工作量的大小,对关联到项目中的需求做调整:将不需要实现的移除,关联新的需求。

计划会议的产出:这个计划会议我们需要拿到的结果就是项目视图的需求列表。

 

计划会议对应到禅道软件就是项目的关联需求操作:

评论列表
A君 2022-03-29 10:41:44 回复
为何我的项目里没有需求按钮
回复
1、使用admin用户登录,看下是否有这个按钮,如果admin用户有,其他用户没有,应该是权限的问题,可以给其他用户分配对应权限后重新登录权限生效
2、确认下这个项目的类型不是运维类型的项目?运维类型项目是不涉及需求、测试管理的,所以不显示需求按钮
会飞的禅道 2022-02-10 18:38:38 回复
“禅道里面的项目其实对应的是敏捷开发里面的迭代的概念”,如果这样讲,那么项目下面为何还要有一层迭代呢?又套了一层。是不是项目相当于大Sprint?项目下面的迭代,相当于小的Sprint?
回复
12版本以前项目是迭代的概念, 一个产品可能有n期的项目来支撑开发过程 15版本以后项目可以细分为若干的阶段或者迭代完成 新版本下, 可以支持一个产品可能有多个项目组支撑维护 , 每个项目可以创建自己的开发迭代, 每个迭代下人员权限的隔离 可以理解相较于12系列 多了一个层级
2021-07-04 11:37:04 回复
敏捷的套路不是先评估需求工作量和优先级之后,再把挑选的高优先级需求放到迭代事项列表里吗?为什么这里是先把需求丢进迭代需求列表里,然后再开会评估,那加入一个迭代周期选定的是2周,事后再评估工作量超出2周了,怎么办?
回复
需求是维护在产品维度下的,产品-需求更多的是一个需求池,这里的需求评估更多的是指的评估需求的开发优先级,根据需求优先级进行计划排期关联到迭代中后再进行的开发前期评估就是工作量评估了。
娜笔 2019-07-23 19:30:40 回复
禅道为什么没有用 故事点数 来评估需求的规模咧?
回复
禅道设计的是需求足够细化,需要录入可以直接用于开发的需求。需求分解为任务之后,每个任务是有预估完成工时的。
娜笔 2019-07-19 15:24:42 回复
计划会议的产出不应该是:计划(产品模块下的)吗?然后迭代会议产出项目的需求列表并分解任务?结合实6.2章节来看,那是矛盾的哇; 要不就是本章节开头描述错误?
回复
这里的计划会议指的是迭代计划会议,是产品人员解释项目中要实现的需求功能的,这个是在项目创建后关联需求后进行的。
吴佳琪 2017-08-29 10:30:41 回复
在项目里关联需求时,为什么找不到需求?
回复
检查:1、项目是否关联了需求所在的产品;2、需求是否是激活状态;3、项目是否已经关联过这个需求了(项目-需求 页面查看)。
龙腾 2015-08-24 16:26:10 回复
项目页签中没有需求,bug等项目,只有任务、团队、动态、产品、概述这几个项目,是怎么回事?
回复
运维项目没有需求 版本 bug 测试功能,可以在 项目-概况中编辑项目修改项目类型。
程乐乐 2015-05-28 10:07:42 回复
项目视图中,一个迭代是不是为一个项目的概念,还是可以多个迭代组成一个项目?
回复
一个项目对应一个迭代。
杨雪 2015-05-05 15:23:01 回复
项目经理根据需求分配任务的时候 ,任务分类会有设计,开发 ,测试等类型。我想问问‘创建测试用例’也是在需求分解任务里吗,属于哪个类型呢
回复
应该在这里创建相应的任务,任务的类型可以在 后台-自定义 中添加维护。
丁芝
高级客户经理
17663906485
1481227768
统一服务热线 4006-8899-23
我要提问提问有任何问题,您都可以在这里提问。 问题反馈反馈点击这里,让我们聆听您的建议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