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
你掉进过“伪敏捷”的陷阱吗?
《2020年敏捷状态报告》中显示,现今许多组织还在学习如何实施敏捷。受访者中也有大约50%的人表示,他们的团队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在使用敏捷,而其中仍有高达84%的人承认他们的组织没有达到高水平的能力。
一部分公司或团队在践行敏捷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更多的人趋之若鹜,纷纷转型敏捷。但转型敏捷绝非易事,在这一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团队并未真正理解敏捷原则及核心价值观,而是一味地照猫画虎。自然,照猫画虎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时候经过这一系列变动的团队或成员就开始大肆宣扬“敏捷无用论”:搞那么多虚头巴脑的招式,只会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时间成本,到头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用处。但是,真的是敏捷...
2020-10-14
测试过程需不需要践行敏捷?
测试过程在瀑布式开发中作为开发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只能在实现软件基础后开始运行,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在敏捷开发模式中,为了解决人力资源浪费的问题,团队的开发过程需要践行敏捷,同样,测试阶段也要践行敏捷。
测试过程有没有必要性?
测试人员如同食品生产的质检员,能够依据交付成果检验产品的完成标准,并对产品判定“合格”与否。也就是说,测试人员需要测试产品的各功能点,对出现 BUG 的部分进行汇总分析,最终提交到开发人员手上。
假若产品的交付并未经过测试这一步骤,那么我们就无法保证交付成果是符合用户需求的。换句话说,面对一辆并未经过质检的刚出厂的车,你...
2020-09-23
软件开发流变史:从瀑布开发到敏捷开发再到DevOps
作为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盛极一时的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通过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运行维护等6个流程将整个软件生命周期衔接起来。这6个流程有着严格的先后次序之分,只有当前面的流程结束之后,下一个流程才能开始运转。这种自上而下的流程像极了瀑布的下落,因此得名瀑布模型。
我们可以发现,瀑布模型有很多优点:
有明确的交接点:不论是制定计划还是需求分析,甚至是软件测试,都有明确的起始点及开发流程——也就是在上一流程结束后再开始下一个流程;
责任明确:开发人员都各司其职,协作流程合理清晰;
发生问题能准确溯源:在开发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环节...
2020-09-09
敏捷工具:Scrum板与Kanban如何抉择?
Scrum板作为一种工具,主要应用于Scrum团队的 敏捷项目管理,能够帮助团队更新任务进度,促进团队信息共享,及时发现任务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从而查漏补缺。团队在每日站会时会通过Scrum板来直观地展示任务状态,确定每日需要做的任务以及优先级。
看板作为一种敏捷方法论,通过工作流程以及任务的可视化来识别并纠正出现的失误。起初,看板通常为 物理看板(白板),随着 项目管理流程移至线上,看板也逐渐转为 虚拟看板(软件工具)。
这些常见的白板概念应用于各种敏捷团队,它们都通过 可视化的任务、 透明化的工作状态来激励团队成员工作、...
2020-08-21
团队转型,Scrum与DevOps要如何取舍?
团队在践行敏捷的过程中,会有多种选择:Scrum、XP、Kanban、Crystal、精益生产、规模化敏捷等,其中最流行的敏捷开发方法当属Scrum。正因如此,大部分人对其产生了刻板印象: 认为敏捷就是Scrum,实施敏捷就是套用Scrum方法。
而产生在敏捷之后的DevOps集文化理念、实践和工具于一身,可以提高组织高速交付应用程序和服务的能力,与传统的软件开发和基础设施管理流程相比,能够帮助组织更快地发展和改进产品,也逐渐成为衔接开发团队和运维团队的胶合剂。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反而会常常限制在一个 思维困境中: 团队转型,是选择Scrum还是DevOps?...
2020-07-22
揭秘你不曾了解的看板工具箱
敏捷团队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到的工具就是看板,看板作为一种通知类卡片,旨在传达团队中各成员的任务状态、具体任务内容等,其目的是促进团队成员的任务上下衔接,拉动开发过程中的产品价值从左向右流动。在价值的流动过程中,我们反过来又需要管理看板,通过设计合理的看板来促进团队的高效协同。
看板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可视化原则
看板方法可视化,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是 工作状态的可视化——看板的工作项通常为三个状态:等待、处理中、已完成。成员需要在对任务进行处理的操作后及时更新自己的任务状态,以便团队中其他队员能够获取最新的任务状态。如果看板上某一成员的任...
2020-07-13
如何领导规模化敏捷变革?
在Scrum稳居敏捷方法论C位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要转型规模化敏捷?在团队践行Scrum、应用看板等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我们要如何转型规模化敏捷?转型规模化敏捷,我们应如何去做?做什么?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进行一一解答。
一般情况下,大型企业由几个到十几个小型团队组成。大多数团队在践行敏捷的过程中已拥有高效的内部作业流程,能够独立完成开发任务。但在大型企业中,面对上千的员工、十几个团队,团队间进行组织运作的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 这时,协调多个敏捷团队,使他们减少交流障碍并保持在一个发布节奏中则是考验领导管理能力的时候了。
那么,为了让这些团队紧密地联系起来,共同交付...
20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