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0 万 + 用户选择开源信创?吸引他们的究竟是什么?

原创
🌻
禅道
2025-04-04 17:00:00
116
摘要:信创之路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续创新,未来一定可期。

2024年7月19日,全球无数安装了Windows系统的电脑突然蓝屏。

金融机构的支付系统中断、医院的医疗设备瘫痪、酒店的预订系统无法使用,甚至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也受到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至少20多个国家在内,约850万台设备受到影响,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

原因很简单,微软操作系统的更新出了问题,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失误,让全世界都不得不为其“买单”。

“微软蓝屏”事件由一次技术更新而起,但其凸显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问题。

这件事其实是个警钟,提醒我们:依赖别人的技术,就像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随时可能坍塌。华为被 “卡脖子” 的经历亦是如此,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我们就会陷入被动。而信创,就是我们摆脱这种困境的出路。

信创禅道

一、国产化信创为什么这么重要?

“蓝屏”事件引出我们一直以来在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技术体系呢?这其实就是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出发点。信创的核心就是“国产化”,简单来说,就是用我们自己的技术,打造一套完全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这可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为了信息安全和国家发展。

过去,我们大量使用国外的软件和系统,一旦被国外技术“卡脖子”就只能干瞪眼。但通过信创,我们就能自己掌握核心技术,再也不用担心被别人“掐住喉咙”。比如禅道项目管理软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信创产品。它不仅完全自主可控,还针对国内用户的需求进行了优化,功能强大又安全可靠。

信创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不仅能保障信息安全,还能推动国内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信创产业的崛起,让国内软件和硬件企业有了更多机会,也让我们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更有底气。

、破解技术封锁,开源如何成为有力助力?

在信创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研发核心技术,还需要借助各种力量加速创新和突破。开源软件,正是这样强大的助力。开源软件顾名思义,就是源代码公开的软件。这种模式听起来有点“反商业”,但实际上,它为信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首先,开源软件免费!这意味着企业和开发者可以低成本地获取和使用软件。在信创的起步阶段,这种成本优势尤为重要,它可以让更多的企业和开发者参与到信创生态的建设上来。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纷纷投入到开源社区的建设中,通过开源免费获取开源代码,快速搭建起自己的技术壁垒,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

其次,开源软件的灵活性很高。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和优化,这在信创领域特别重要,因为我们需要软件能够适应国内的特殊需求。信创领域,我们需要软件能够适应国内的特殊需求。通过开源可以快速吸收和融合国际先进的技术成果,同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信创需求。

最后,开源软件的安全性也不容小觑。因为代码是公开的,所以漏洞更容易被发现和修复。

开源模式不仅加速了软件的创新,还降低了开发成本,让企业能够更快地推出产品。

三、从 0 到 100 万 + 用户:一个开源软件的突围

开源模式的价值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以中国本土开源项目禅道为例,它的发展历程正是信创理念落地的生动注脚。

自2009年发布以来,禅道始终坚持开源开放,深度融入开源生态,支持ZPL、AGPL双授权协议,将开源的优势充分融入自身的产品体系。通过整合开源技术,禅道不断完善功能,从需求分析、任务分解,到进度跟踪、Bug管理、发布上线,构建起一套完整且流畅的管理闭环,帮助企业有效提升项目执行效率,搭建流程化的项目管理体系。

各大企业也可以基于禅道的开源代码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与自身业务的深度融合,从而激发行业内的良性竞争。

同闭源软件相比,禅道作为开源软件,在以下方面更具优势:


  1. 成本优势显著:有效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投入成本。对于中小型企业及初创组织,可节省约60%-80%的软件采购支出。
  2. 自主可控的定制能力:通过开放的源代码,企业可基于禅道进行定制开发,匹配内部业务流程、使用习惯,实现项目管理体系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全流程适配,构建真正自主可控的管理平台。
  3. 技术支持与社区资源丰富:禅道社区的丰富资源和快速响应机制,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项目管理。


国产化信创不仅是信息安全的保障,更是国家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源软件为信创提供了强大的助力,而像禅道这样的开源项目,更是为国内企业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信创之路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持续创新,未来一定可期。

信创禅道




返回顶部
高丽亚
高级客户经理
17667930330
3645260865
统一服务热线 4006-8899-23
我要提问提问有任何问题,您都可以在这里提问。 问题反馈反馈点击这里,让我们聆听您的建议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