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然有家做开源还活得不错的公司?

转贴
📘
Mr.K
2024-03-21 11:28:59
来源:
微信公众号
12780
摘要:有这样一家特立独行的科技公司,他们坚持走开源商业化的路线,而且开源版本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使用场景。他们一直在项目管理领域深耕,公司产品在同类型产品当中,市占率连续8年稳居第一,这家公司就是禅道软件。

有这样一家特立独行的科技公司,总部不在北上广深,而是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公司成立十多年以来,只融过一轮资,期间还劝退过许多投资人。他们坚持走开源商业化的路线,而且开源版本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使用场景。他们一直在项目管理领域深耕,公司产品在同类型产品当中,市占率连续8年稳居第一,这家公司就是禅道软件。

K哥对禅道,既熟悉又陌生,我很早就使用过禅道,也给我的咨询客户推荐过禅道。但是,我对禅道了解甚少,这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在中国做开源,居然还能够活得不错?禅道团队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带着这些疑问,K哥拜访了禅道软件的创始人王春生和CEO王志强。

01 禅道是做什么的?

在拜访之前,K哥在社区里做了个调研:禅道是做什么的?在收到的一百多条留言中,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有人说禅道是做寺庙信息化的,也有人说禅道软件非常好用,还有人问“禅道还活着?”

同样的问题,我也请教了禅道创始人王春生(以下简称“春哥”)。春哥告诉我,禅道首先是一个工具,把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从头到尾管起来,也就是从产品的需求到最后发布上线的整个过程,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禅道给用户提供的是一个完整项目过程的跟踪管理,相当于一根拐棍。也许我们不太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流程,但也可以借助禅道,先把流程跑起来。项目的进度如何、产品的质量如何、大家都在做什么,就一目了然了,然后再对过程进行改进和优化。

使用过禅道的朋友应该知道,禅道是一款开源软件,也有商业版本。也许大家跟我一样好奇,为什么禅道要用开源的方式来做一款项目管理软件?

02 用开源的方式做软件,是能够赚到钱的

春哥告诉我,他是在大学时期接触到开源软件的。身为一名文科生,他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选修了计算机课程。当时教他们的计算机老师,算是中国比较早玩Linux的人,而且对学生的要求极其严格。正是这种严格的训练,培养了春哥的工程师素养和底蕴。

春哥不仅是开源软件使用者,还是开发者。早在2004年,春哥就和朋友一起开发了一款开源测试管理软件——BugFree。这个软件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用户。

后来,春哥去了阿里巴巴,这段工作经历拓展了他的视野。在阿里期间,他使用多个开源软件进行项目管理,但是这些软件的集成度不是很高,使用体验也不是很好。于是,春哥萌生了做一个项目管理软件的想法。

当时在中国做开源软件是不赚钱的,外国倒是有一些公司赚到了钱,比如红帽、MySQL之类的。春哥想要证明:在中国堂堂正正用开源的方式做软件,是能够赚到钱的。于是,春哥决定离开阿里巴巴,开始创业,用开源的方式做一个项目管理软件,并且想办法赚到钱。

03 客户选择你,不是因为开源,不是因为免费,而是你能提供价值

在K哥看来,禅道走出了一条非常有特色的开源商业化之路。禅道CEO王志强(以下简称“志强”)告诉我,关键就在于“平衡”二字。开源跟商业化之间的关系,也是投资人很关心的问题,曾经有投资人拍着桌子说:“禅道应该是个10倍市值的公司,而不只是当前这个市值。”因为这位投资人觉得,开源版的功能太多了,这些应该是用来卖钱的。

志强认为,开源跟商业化是不矛盾的。用户之所以选择你,不是因为你开源,也不是因为你免费,而是你给他们提供了价值。这里面有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平衡。禅道一直在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平衡开源与商业化。

志强告诉我,春哥有一个“习惯”,就是经常从商业版本里往开源版本搬功能。同行们都笑他傻,因为这些功能本来应该用来卖钱的,现在反而免费开放给用户使用。

春哥之所以这样做,背后是有自己的思考和逻辑的。他认为:开源版本一定要给用户提供一个基于软件研发全生命周期的、可用的闭环价值,而不是从中间截取一部分,用来收费。因此,当春哥发现这些环节中有功能缺失,不能构成一个闭环价值链的话,就会把这个功能从商业版搬到开源版。

企业的每一个关键决策的背后,体现的是这家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禅道的企业文化又是怎样的呢?

04 好的企业文化,不是“洗脑”,而是帮助员工成长

在我看来,禅道的企业文化,放在整个中国IT圈里都是非常独特的。许多公司的文化都强调员工要对企业忠诚、员工要感恩、员工要为公司奋斗等等,甚至有很多公司把价值观列入绩效考核当中,由主管或HR对员工的价值观进行打分。

春哥对于企业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并且对这类“洗脑式”的企业文化始终保持警惕。以至于禅道创立很多年,都没有特别强调所谓的企业文化。但是,禅道其实是有自己的文化的,比如“平等”。K哥在禅道的青岛总部观察到,春哥、志强是没有独立办公室的,俩人的办公桌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禅道内部也没有“老总”“老板”这样的称谓,员工见到创始人、CEO,都亲切地叫他们“春哥”“强哥”。

春哥认为,每一位员工首先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价值观、独立的自我意识,企业管理者要接受并且尊重个体差异。当禅道在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出发点是要让每一个独立个体在组织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禅道的企业文化,可以概括为5组词:求真为善、互信利他、自强担当、求知笃行、正私守拙。这些价值观并非空泛,而是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的。春哥告诉我,如果只留下一个词,那么他会选择“求真”。春哥给我举了个例子,比如有员工来找你反映一个事情,这个时候你如何践行“求真”呢?你就不能轻易下结论,认定谁对谁错,而是要多听取各方的反馈,依据事实来做评判,要用“根因分析法”找到真相。

禅道的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个人的自我修行、成长和完善,其次才是在公司平台上体现自己的价值。正是因为打造了这样的企业文化,才会让禅道团队在面对外界诱惑时,更能够看得清长期的目标,不迷失在短期利益中,真正去做一些需要持续投入、对用户更有价值的事情。

05 禅道的管理哲学:融合

因为给企业做过数字化咨询,K哥这几年参访过很多企业,禅道在管理方面的探索依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禅道的管理实践可以说是中西融合、兼收并蓄。

志强跟我说,K哥你知道吗,禅道是国内科技公司里少有的、采用“阿米巴”模式进行经营管理的公司。曾经有一位投资人开始谈得好好的,眼看就要签TS了,但他听说我们使用“阿米巴”之后,就开始质疑我们。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他觉得我们采用了一种不适合IT公司的管理模式,于是我们也愉快地劝退了他。

在管理方面,禅道比较推崇的是一种融合的状态,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基于知识开源的公益社区,分享自身对管理的思考与实践,这个社区叫“融管理社区”。

禅道的经营模式是基于“阿米巴”的,它好比一家公司的骨骼,目标管理采用OKR,研发管理采用敏捷等项目管理方法,在组织激励方面采用“积分制”,吸收了各个流派优秀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是一种多融合的状态。

把这么多的管理方法融合到一起,会不会水土不服呢?效果究竟怎样?都说看一家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看看员工的脸就知道了。我在禅道软件参访期间,在办公室里见到的每一位员工,都对我点头微笑,他们眼里有光,笑容坦荡。

志强给我讲了一位员工的故事,这位小姐姐是做内容生产的,刚到公司的时候对Scrum的工作方式很不习惯,不理解为什么每天要开站会。跟着团队一起跑了一段时间后,她就去跟她的朋友们说,敏捷这个方法太好了!同样的工作任务,以前周六周日还要加班,现在周末有空休息了,而且Todo List完成得非常好。

这个事情对志强的触动是很大的,Scrum在非研发侧拿到了实实在在的结果,也更坚定了他对“融合”管理思想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的决心。

06 禅道追求的是:可持续增长

一些对禅道不了解的朋友,觉得禅道是一家很“佛系”的公司。成立10多年,才融了一次资。总部一直在青岛,没有搬到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其实这背后体现了创始人春哥,对企业经营的深层次思考与认知。

春哥告诉我,他观察过友商的做法。友商们拿了很多融资,然后做大规模的市场投放,大量扩充销售团队,野蛮生长,甚至用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比如:恶意竞标、诋毁同行等等。虽然这些做法在短时间内似乎取得了效果,但是春哥认为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可能长久的。

事实也证明了春哥的预判,那些友商后来要么倒下,要么被收购,初创团队也都陆续离开了。反观禅道,连续8年在同类产品中“市占率第一”,持续探索专业的项目管理解决方案,产品本身也越来越成熟、完善。

根据我对禅道软件的近距离观察,其实禅道一点也不“佛系”,每天早晨各部门的团队雷打不动地开站会,精益生产的理念已经武装到了边边角角。在我看来,禅道不但不“佛系”,还非常“卷”,不过不是卷工作时间,而是卷工作效率。禅道追求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增长。

07 最终还是需要文化的力量

按照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来创办一家公司,并且十几年始终如一地坚持,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需要足够的智慧,需要去相信一些东西。就像春哥在他的公众号“代码之歌”里写道的:“我们现在遇到的各种问题,找来找去,还是要从传统文化里面来寻求解决方案。”

最后,引用春哥从业23年和创业14年的感悟,作为文章结尾,与君共勉:

“敬畏、尊重、谨慎、乐观:

敬畏自然,敬畏人性,敬畏万事万物的复杂性;

尊重事物客观运行的规律,尊重每个个体的尊严和诉求;

谨慎决策,谋定而后动,凡事需要做架构、做设计,理性思考,果断取舍;

保持乐观,保持坚定,不受一时得失影响。”


原文作者:Mr.K   

文章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返回顶部
刘斌
高级客户经理
17685869372
526288068
统一服务热线 4006-8899-23
我要提问提问有任何问题,您都可以在这里提问。 问题反馈反馈点击这里,让我们聆听您的建议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