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掉进过“伪敏捷”的陷阱吗?
原创- 2020-10-14 08:35:56
- 2257
本篇目录
敏捷宣言的主要内容是:
- 个体和互动高于流程和工具;
- 工作的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
- 客户合作高于合同谈判;
- 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
但在很多公司中,团队打着“敏捷”的旗号,实际行动却严重偏离敏捷宣言及价值观,最后往往“欲速则不达”。敏捷宣言合著者Robert C. Martin接受采访说,任何工具或者流程如果让人们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感到举步维艰,那它就不能被称为敏捷。因此,这些仅披着一层“敏捷”外壳的团队,只能称之为“伪敏捷”。
什么是伪敏捷?
1.极端的敏捷
1)“敏捷”并不是一味的“快”
谈到敏捷,作为一种轻量级方法,很多人误认为敏捷就是“快”:快速反应、快速交付。因此整个团队只顾追求速度,认为“时间紧任务重”,以致于为了追求速度而不得不放弃质量。这种以快速交付为重心的产品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甚至无法通过测试的质量鉴定。
2)“敏捷”并不是一味的“简洁”
敏捷十二原则中第10条为“以简洁为本,极力减少不必要工作量的艺术”。有的人就会说了,既然要提倡简洁,那么就把不必要的流程简化吧:每日站会太浪费时间了,减掉;回顾会议毫无意义,减掉;准备文档太复杂了,减掉;敏捷提倡响应变化,所以不需要计划会议了,减掉……绝对主义者往往会觉得既然要简化就简化的彻底一些,就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在一通乱裁之后,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被“淘汰”了,留下一群摸不着头脑的程序员在重复繁琐的任务中继续敲代码。
2.僵化的敏捷
1)站立会议
每日站会是敏捷团队进行工作互通的桥梁。每日站会不需要团队成员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作出详尽而清晰的报告,只需要用两分钟的时间进行一个简单的陈述,总时长一般在15分钟左右。这里的15分钟只是一个大概的时间,具体时间会根据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以及工作性质而变。在敏捷的实践过程中,一些团队将站立会议的概念混淆,只是死板地遵循15分钟会议时间的规定,不论团队成员数量多少,要求必须在15分钟内结束。
一旦会议时间被刻板化,这会给团队成员增加很大压力,促使他们不得已找些零零碎碎的任务来敷衍会议,因此也就无法达到每日站会促进团队内部交流的目的。
2)看板
敏捷团队中通常应用看板帮助团队实现任务可视化、工作状态透明化,激励团队成员工作、提高工作专注力及效率。但是在设置看板后,也会一个很大的缺陷:看板处于半闲置状态,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团队成员无法从看板中获取响应的信息。这样的结果就是:看板成为了一个代表敏捷的摆设。负责人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一指墙上的看板:看,我们团队在转型敏捷。但实际上,敏捷的观念有没有深入贯彻,除了团队内部成员,其他谁也不知道。3.传统型领导的敏捷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规模化敏捷变革的文章,文中强调了在团队转型规模化敏捷之前,首先需要领导者转型敏捷。同样,在传统团队转型敏捷的过程中,也需要领导者率先转型敏捷,具备精益敏捷思维。只有精益敏捷的领导者才能通过挖掘、利用团队和个人的长处推动团队的敏捷化。
因此,要想打破敏捷转型效果不佳的“诅咒”,就要勇于冲破团队现行模式的桎梏,识破团队中的“伪敏捷”现象,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策略,真正做到让敏捷“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