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作者:春哥)
回帖数
0
阅读数
499
发表时间
2023-11-20 09:18:05
禅道软件团队的价值观里面有两个词,一个是求真,一个是守拙。“真”是一切的开始,在做任何决策之前,应该努力把“真”找到。“拙”,就是被各种华丽的外衣以及各种自我暗示和安慰层层包裹起来的那个真实的“我”。守拙,就是守住真实的“我”。求真和守拙的背后,其实是对自己的清醒认知和对世间万物运行规律的敬畏,尽量少犯一些错误。今天,我把这些年学习成长过程中自己犯下的以及观察到的其他人犯下的错误,尝试做一下总结,也算是对自己的警示吧。
第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主观臆测,凡事都是我觉得。碰到事情也好,或者碰到新的知识概念也好,不做基本的推理思考,完全凭主观理解来进行推测,然后做出结论。比较常见的例子是,觉得某件事情不好或者某某人不好。这种主观臆测的观点很具有感染力,因为一般都是情绪化的表达,很容易引起人的共情。但如果我们稍微多问一下为什么,或者尝试去了解一下事实的话,就发现这样的观点压根就不成立。
警示就是碰到自己不了解或者不喜欢的事物,先不要第一时间被情绪控制,要冷静下来,尝试做理性的分析和推理,再下结论。如果有人向你传递这些类似的观点,也需要引起警惕,不要轻易受到这些主观性表达的影响,以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二种常见的错误就是不求甚解,浅尝辄止。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如果深入思考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很多观点压根就不成立。比如敏捷圈子里面曾经风靡一时的观点:物理的看板就代表更敏捷,反而用电子的管理工具就是反敏捷。从表面上来看,物理的看板不需要搭建电子系统,可视化也很好,这样的观点没毛病。但如果我们尝试去思考下敏捷开发刚提出时的时代背景,那时候计算机的整个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市面上也缺乏成熟的系统。在这种背景下,使用物理看板是比较经济的选择。但到今天估计就没有人再反对电子管理工具了,比如DevOps就是大量的依赖各种各样的工具来构建软件研发和交付的流水线。
警示就是要有自己的思辩能力和怀疑精神,碰到任何观点应当要有自己的思辩和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再和别人的观点进行印证,不可人云亦云。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话,要么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要么会延误我们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前面的这两种问题,第一种问题是不做推理验证,只凭主观臆测;第二种问题是做了表层的推理验证,但没有做深入的分析。但这两种问题都是自发自觉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自己或者小范围的。而接下来的这一种,影响面会更广,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
第三种错误就是任意解读,甚至是曲解事实。比如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会拿很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来做论证。这样的推理比较具有欺骗性,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确认的。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个例子:两个人对Linus开发Git的不同的理解。其中一位的观点是:Linus开发Git是为了敏捷开发。诚然,Git成为了流行的版本管理工具,也被越来越多的敏捷团队所采纳。但Linus开发Git的目的是解决Linux的协作问题,而不是敏捷开发。这就是任意解读。还有另外一位的观点认为,Linus在发布Git的时候是满腔怒火的。Linus曾经表示过,他是很自负的一个人,喜欢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项目。第一个是Linux,第二个是Git。Git是一个俚语,表示不讨人喜的人。他在介绍Git的时候,是用的“the stupid content tracker”这样的称呼。这其实是一种自嘲式的表达。无论Linus想表达什么,也看不出来他的满腔怒火。
我是比较喜欢较真的人,我曾经跟这两位朋友指出过他们表达上不严谨的地方。第一位是嗤之以鼻,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完全无视你的指正。第二位倒是给了解释,但也只是解释,并不认为这样的表达会有什么问题。
任意解读还有很多的表现,比如会用A概念来解释B概念,但B概念其实出现得更早,时间先后顺序就没有搞清楚。再比如会随意拿一些网上的视频、文章的片段或者其他领域里面的理论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第三种错误虽然会做曲解,但其目的还是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他的标准是一致的还可以理解,但最让人不可接受的就是双标了。双标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比双标更过分的就是捏造事实、造谣生非、恶意攻击了,比如有些我们的竞争对手,就会各种罔顾事实,用各种手段污蔑诋毁我们。
第一种常见的错误就是主观臆测,凡事都是我觉得。碰到事情也好,或者碰到新的知识概念也好,不做基本的推理思考,完全凭主观理解来进行推测,然后做出结论。比较常见的例子是,觉得某件事情不好或者某某人不好。这种主观臆测的观点很具有感染力,因为一般都是情绪化的表达,很容易引起人的共情。但如果我们稍微多问一下为什么,或者尝试去了解一下事实的话,就发现这样的观点压根就不成立。
警示就是碰到自己不了解或者不喜欢的事物,先不要第一时间被情绪控制,要冷静下来,尝试做理性的分析和推理,再下结论。如果有人向你传递这些类似的观点,也需要引起警惕,不要轻易受到这些主观性表达的影响,以免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二种常见的错误就是不求甚解,浅尝辄止。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如果深入思考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很多观点压根就不成立。比如敏捷圈子里面曾经风靡一时的观点:物理的看板就代表更敏捷,反而用电子的管理工具就是反敏捷。从表面上来看,物理的看板不需要搭建电子系统,可视化也很好,这样的观点没毛病。但如果我们尝试去思考下敏捷开发刚提出时的时代背景,那时候计算机的整个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市面上也缺乏成熟的系统。在这种背景下,使用物理看板是比较经济的选择。但到今天估计就没有人再反对电子管理工具了,比如DevOps就是大量的依赖各种各样的工具来构建软件研发和交付的流水线。
警示就是要有自己的思辩能力和怀疑精神,碰到任何观点应当要有自己的思辩和推理,得出自己的结论,然后再和别人的观点进行印证,不可人云亦云。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话,要么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要么会延误我们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前面的这两种问题,第一种问题是不做推理验证,只凭主观臆测;第二种问题是做了表层的推理验证,但没有做深入的分析。但这两种问题都是自发自觉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自己或者小范围的。而接下来的这一种,影响面会更广,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
第三种错误就是任意解读,甚至是曲解事实。比如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会拿很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来做论证。这样的推理比较具有欺骗性,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确认的。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个例子:两个人对Linus开发Git的不同的理解。其中一位的观点是:Linus开发Git是为了敏捷开发。诚然,Git成为了流行的版本管理工具,也被越来越多的敏捷团队所采纳。但Linus开发Git的目的是解决Linux的协作问题,而不是敏捷开发。这就是任意解读。还有另外一位的观点认为,Linus在发布Git的时候是满腔怒火的。Linus曾经表示过,他是很自负的一个人,喜欢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项目。第一个是Linux,第二个是Git。Git是一个俚语,表示不讨人喜的人。他在介绍Git的时候,是用的“the stupid content tracker”这样的称呼。这其实是一种自嘲式的表达。无论Linus想表达什么,也看不出来他的满腔怒火。
我是比较喜欢较真的人,我曾经跟这两位朋友指出过他们表达上不严谨的地方。第一位是嗤之以鼻,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完全无视你的指正。第二位倒是给了解释,但也只是解释,并不认为这样的表达会有什么问题。
任意解读还有很多的表现,比如会用A概念来解释B概念,但B概念其实出现得更早,时间先后顺序就没有搞清楚。再比如会随意拿一些网上的视频、文章的片段或者其他领域里面的理论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第三种错误虽然会做曲解,但其目的还是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他的标准是一致的还可以理解,但最让人不可接受的就是双标了。双标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比双标更过分的就是捏造事实、造谣生非、恶意攻击了,比如有些我们的竞争对手,就会各种罔顾事实,用各种手段污蔑诋毁我们。
联系人
高丽亚/高级客户经理
电话(微信)
17667930330
QQ号码
3645260865
联系邮箱
gaoliya@chandao.com